先试用再买单,这招好!杭州这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再创新 每日头条
【资料图】
一身深色厂服,穿梭在生产车间里的张波涛,不深入交流,还真难知道他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副教授。但也正是这样一位“接地气”的智能机器人研发专家,为企业的机械智能化升级带来了新局面,并与企业践行着科技成果“先试用再买单”的新模式。
2021年10月,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牵线下,张波涛与杭州临平某科技公司签署了发明专利实施许可合同,将专利免费许可给企业“试用”。
该专利在算法上,帮助企业在机器人运行中,用“传感器定位”的方法,实现有序搜索多个环境区域并避免与障碍物相撞,同时,弥补了机器人传统局部路径规划方法的不足,可以在动态不确定环境下,免碰撞的到达指定的目标位置。
“这项专利的使用,相当于给我们的机器装上了人的‘眼睛’。我们也深切感受到,和高校合作,能弥补企业在算法研发上的短板,让我们的产品更加智能,跟上人工智能的时代步伐。” 该企业相关技术负责人说道。
在“先试用再买单”的模式下,企业对张波涛老师团队的研究方向有了深入的了解,并决定基于产品,进行深度的技术开发定制。“专利试用,最大的好处是加深了我们企业对专利持有人团队的了解。也正是通过试用专利,我们发现张波涛老师团队不仅研发能力强,研发方向与我们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,我们去年9月份定制的视觉识别技术开发已经获得了较大的进展。”企业方表示。
张波涛指着正在为企业研发的机械设备介绍,“机器人和机器视觉相关技术是我们团队的主攻方向,手上有一些相关专利,但是在实验室里‘模拟演练’,并不能真正产生实际价值”,他认为,作为科研人员,走出实验室,与企业加强合作,真正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的“助推器”,迫切需要老师和企业有更多的加深了解的途径。
“ ‘先试用再买单’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,是成果转化的一种创新模式,很大程度上为企业降低了风险,同时也是高校老师们科技成果质量和团队研发能力的‘试金石’。合作后,老师和企业就搭起了一座沟通桥梁,有利于打破以往任务式专利授权后没下文的局面。这一模式也能更好地激发高校科研成果活力,促进产学研融合深度发展。”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处负责人李虎介绍道。
关键词: